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,也稱“紫禁城”,現(xiàn)辟為“故宮博物院”。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,是明清兩朝(公元1368~1912年)的皇宮,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,世界現(xiàn)存*、最完整的木質(zhì)結(jié)構(gòu)的古建筑群。故宮有9999個宮殿因為玉皇大帝有10000個宮殿為了不超越神所以修了9999個宮殿。[1]
自明成祖朱棣奪取帝位后,決定遷都北京,于是于1406年(永樂四年),明成祖下令仿照南京皇宮營建北京宮殿,動用工匠23萬、民夫百萬,至明永樂十八年(1420年)落成。故宮又名紫禁城,依照*古代星象學(xué)說,紫是紫微垣,位于天的中央*處,共有十五顆恒星,被認(rèn)為是“運乎中央,臨制四方”的宮殿,乃天帝所居,天人對應(yīng),故名之。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,共有殿宇8707間,都是磚木結(jié)構(gòu)、黃琉璃瓦頂、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,是世界上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*、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筑群。
故宮被譽(yù)為世界宮之一(北京故宮、法國凡爾賽宮、英國白金漢宮、美國白宮、俄羅斯克里姆林宮),并被聯(lián)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“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”。委員會評價:紫禁城是*五個多世紀(jì)以來的*權(quán)力中心,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筑群,成為明清時代*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。
故宮文化,是以皇帝、皇宮、皇權(quán)為核心的帝王文化、皇家文化,或者說是宮廷文化,而代表皇權(quán)的莫過于寶璽。明朝二十四國寶,清朝二十五國寶。
北京故宮為漢族建筑之精華。北京紫禁城(故宮)為明代修建,清承明制,有所增益。故宮建筑群中,體現(xiàn)了漢式宮殿建筑的以下特點:
(1) 故宮建筑取坐北朝南的方向,施工前,立華表以確定方位。表是直立的標(biāo)竿,取長短相等的兩表,觀測早晚其日影長度相等的兩點,將其連成一線,即為正東正西方向。一般建筑立木為 三大殿CAD設(shè)計圖表,工匠即依照所指方向開溝奠基。天安門之前,立雕飾石柱為華表,指示整座紫禁城的建筑方向,并與主體建筑風(fēng)格協(xié)調(diào),成為一種裝飾。
(2) 平面布局以大殿(太和殿)為主體,取左右對稱的法式排列諸殿堂、樓閣、臺榭、廊廡、亭軒、門闕等建筑。
(3) 殿堂建筑以木構(gòu)架支撐,都柱底下有石柱礎(chǔ),磚修墻體北、西、東三面維護(hù),坐北朝南,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。
(4) 屋頂正脊兩端的正脊吻及垂脊吻上有大型陶質(zhì)獸頭裝飾,戧脊上飾有若干陶質(zhì)蹲獸,歇山式屋頂(中和殿)有寶頂。
(5) 斗拱檐桁額枋表面刻畫不同的圖案和花紋,有動物紋樣如龍鳳獅虎鳥獸蟲魚,植物紋樣如藤蔓葵荷花草葉紋,自然紋樣如山水日月星辰云氣,幾何紋樣如方形菱形回紋雷紋,文字花紋如福壽喜吉紋,器具花紋如錢紋、